品牌越禾體育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3-03-02 09:23 |
瀏覽次數136 |
校園塑膠跑道怎樣才能更安全?
如何為師生建設一條綠色、安全的塑膠跑道?
2018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的國家標準 《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GB36246-2018,以下簡稱新國標) 正式與公眾見面,代替了2005年發布實施的《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T19851.11-2005),并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規定,2018年11月1日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必須執行新的國家標準。新國標和舊國標的區別有哪些?新國標正式實施后將會給行業帶來哪些連鎖反應?

強制標準為行業帶上"緊箍咒"
如果單從名稱上看,新國標的標準號前綴從GB/T改為GB,一個字母的變化意味著標準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即由此前的“國家推薦標準”正式變為“國家強制標準”。“強制性”是這份新國標大亮點,這也是國家立法要求的體現,作為強制標準,新國標相當于給行業上了一道“緊箍咒”,如果監管及時跟上,整個行業可以說開啟了運動地材行業的質量元年。
“毒跑道”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幾年,江蘇、上海、陜西等地接連曝出學校塑膠跑道有毒、有異味的現象,造成部分學生出現流鼻血、過敏、頭暈、惡心等癥狀。一些學校暫停了塑膠跑道鋪設,甚至有的學校鏟掉“疑似問題跑道”以回應輿論質疑。出臺塑膠跑道的國家強制標準,成為很多專家共同的呼聲。
根據國家標準委發布的新國標公開征求意見書顯示,2005年實施的舊國標距今時限較長,對相關有毒有害物質規定欠缺,部分技術參數需根據現有檢測手段的進步進行修正。另外,該標準僅規定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及檢測方法,未涵蓋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建設管理的通知》顯示,新國標研究借鑒國內外相關標準,針對性地解決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建設中存在的安全、環保、運動防護等突出問題,并綜合考量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全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主要風險點,提出了符合綠色發展、技術進步、行業規范以及學生健康防護要求的各項技術指標。
提高塑膠跑道化學指標檢測標準
除了對成品的化學性能進行檢測,新國標還將質量監控的端口前移,從原材料開始就對有害物質提出限制和檢測要求,從設計施工到取樣要求、檢驗規則再到最后驗收的所有環節都有詳細規范,真正實現了全流程的監控。
新國標對人造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主要包括人造草面層成品及草絲的物理機械性能、人造草面層草絲耐人工氣候老化性能、人造草面層填充用合成材料顆粒中高聚物含量、人造草面層成品中有害物質限量要求、人造草有害物質限量及氣味要求等方面。
明確跑道物理性能為運動安全護航
“新國標的出臺,有助于進一步喚起人們對塑膠跑道物理性能的重視,減少豆腐渣跑道的出現。”
據了解,合成材料面層主要的物理性能指標包括厚度、沖擊吸收、垂直變形、抗滑值等8項基本指標。其中,合成材料面層的厚度直接影響到場地的彈性,與場地的安全保護性能和運動性能息息相關。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具有同樣材料組成的前提下,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的安全保護性能與厚度有著近似正比的關系。根據國家相關檢測機構和企業實驗室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大部分合成材料運動面層產品的厚度要達到8mm以上,其沖擊吸收值才能達到20%以上,才能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
“這就好比汽車在正常行駛時,性能上沒有質的差別,一旦發生車禍,汽車的安全性能就成為了決定性因素。”李軍表示,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如果運動場地的物理性能不達標,青少年運動過程中一旦發生意外,會對骨骼、關節等部位造成損傷。
“舊國標對球場厚度方面沒有過多闡釋和具體要求,新國標明確要求不小于8mm,對于平時習慣做3—5mm的球場來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塑膠跑道厚度方面,新國標要求提高到不小于13mm。
在物理機械性能方面,新國標增加了沖擊吸收、垂直變形、抗滑值、拉伸強度等指標。沖擊吸收根據不同用途對應不同判定標準,比如當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平均厚度≥13mm時,沖擊吸收值設定為35%—50%;垂直變形最大值由2.5增加至3.0,耐老化時間由168h增加至500h。“沖擊吸收是生產企業必須重視的指標。”沖擊吸收是目前國際通行的衡量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運動性能和緩沖保護性能的核心指標。沖擊吸收數值越大,合成材料運動場地的能量吸收能力越強,對青少年的足底、腳踝、膝蓋等易受沖擊部位的保護越佳,適合較長時間的體育鍛煉而不至于受到長期的慢性傷害。